推荐新闻
五颜六色的真空采血管中的EDTA抗凝管是临床检验中较为常用的血液样本pg电子工具,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乙二胺四乙酸(EDTA)螯合血液中的钙离子,从而阻止凝血过程。然而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按照其添加剂种类也可以分为多种,每种管子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应用场景,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下。
紫色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的常见种类有哪些?有什么区别?
一、按EDTA盐类区分
1.EDTA-K2(乙二胺四乙酸二钾)
特点:溶解度高,抗凝效果稳定,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(ICSH)推荐的血常规检测首选抗凝剂。
应用:血常规(血细胞计数、血红蛋白测定)、血型鉴定(ABO/Rh血型)、交叉配血试验、糖化血红蛋白检测。
2.EDTA-K3(乙二胺四乙酸三钾)
特点:抗凝机制与EDTA-K2相同,但溶解速度可能略慢,需充分混匀。
应用:类似EDTA-K2,但部分实验室可能因习惯或设备兼容性选择使用。
3.EDTA-Na2(乙二胺四乙酸二钠)
特点:溶解度低于钾盐,可能影响抗凝效果,现较少单独使用。
应用:部分老旧协议或特殊检测(如需低钾环境时)。
优先选择:
钾盐在血液中的溶解性更好,因而使用较多,尤其是二钾盐——EDTA-K2可以通过喷雾干燥法附着在采血管的内表面,不会对pg电子的血液样品产生稀释,因此二钾盐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广泛。
二、按添加剂区分
1、不含分离胶的EDTA抗凝采血管(血常规管)
2、含分离胶的EDTA抗凝采血管(核酸检测专用管)
(EDTA-K2+分离胶、EDTA-K3+分离胶、EDTA-Na2+分离胶等),管含有惰性分离胶,可以将血细胞和血浆分离开,阻止血细胞代谢物或破裂释放胞内物质降解核酸,可在更长时间保存核酸标本。
核酸检测标本管应使用无菌、无DNA酶、无RNA酶的真空采血管,宜采用含惰性分离胶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(EDTA-K2)抗凝真空采血管。
以上就是对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的常见种类及区别的简单介绍了,在选择的时候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及检测项目,选择更为适配类型的采血管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