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新闻
抗凝剂真空采血管在临床检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它们通过添加不同的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固,从而确保血液样本在pg电子、运输和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。不同的抗凝剂代表着不同颜色及不同检测项目的真空采血管,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下常用的抗凝剂有哪些?有什么区别?
真空采血管常用的抗凝剂有哪些?有什么区别?
一、乙二胺四乙酸(EDTA)盐:(EDTA-K2、EDTA-K3、EDTA-Na2等)
抗凝原理:EDTA盐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,使Ca²⁺失去凝血作用,从而阻止血液凝固。
适用场景:EDTA盐对血细胞形态影响较小,适用于全血细胞计数、网织红细胞计数、糖化血红蛋白、血型鉴定等血液学检查。
注意事项:不适用于凝血试验及血小板功能检查,因为EDTA能抑制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。
二、肝素(肝素钠、肝素锂、肝素钾等)
抗凝原理:肝素具有加强抗凝血酶(AT)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,阻止凝血酶形成及血小板聚集,从而阻止血液凝固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血液流变学、血气分析、血氨测定等检查。肝素也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。
注意事项: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,不适合做血凝试验,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,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,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。
临床常用肝素锂抗凝剂,虽其价格较贵,但抗凝效果较好。
三、枸橼酸盐(枸橼酸钠等)
抗凝原理: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,阻止血液凝固。
适用场景: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1:9或1:4。适用于红细胞沉降率、凝血检查,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。
四、草酸盐(草酸钠、草酸钾、草酸铵等)
抗凝原理:草酸盐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离子能与样本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,使Ca²⁺失去凝血作用。
适用场景:草酸盐抗凝剂可用于血液生化测定等。
注意事项:草酸盐不适于凝血检查,因为生成的草酸钙沉淀会影响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。此外草酸盐抗凝剂对钾离子、钙离子等测定有干扰。
五、氟化钠
抗凝原理:氟化钠是一种弱效抗凝剂,但它主要用于防止血糖降解,而不是直接抗凝。
适用场景:氟化钠常用于血糖检测,以稳定血糖水平。
注意事项:氟化钠需与其他抗凝剂(如草酸钾、肝素钠、EDTA-K2等)联合使用,以同时实现抗凝和防止血糖降解的效果。
区别总结
抗凝机制:不同抗凝剂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止血液凝固,如EDTA和枸橼酸钠通过螯合钙离子,肝素通过加强抗凝血酶作用,草酸盐通过形成草酸钙沉淀。
适用场景:不同抗凝剂适用于不同的检查项目,需根据具体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抗凝剂。
注意事项:使用抗凝剂时需注意其浓度、比例、适用场景及可能带来的干扰因素,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